xiaoshou.jpg
 超林
 枝素清
 生物抗病毒免疫调节基因药物-
 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
 “速生鸡”概念易误导消费者
 二聚氰胺是什么
 禁止使用的兽药汇总
 养殖户使用抗生素的十个误区(
 
通过2010数据看2011养殖业
发布人:华药动保    发布时间:2011/2/15              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通过2010数据看2011养殖业
     2010年让养殖者经历了各种考验,年初的口蹄疫疫情致使大量仔猪及能繁母猪死亡,生猪价格一路下跌。同时,各种饲料原料疯狂涨价,养殖成本一升再升,养殖户的损失越来越大。虽然政府采取了连续的冻肉收储政策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,然而仍有不少养殖户退出了养猪业。
  现在2010年已经过去,我们要做的不是感慨叹息这过去的一年,而是要从2010年的教训中吸取经验,找出规律,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生猪产业,了解市场规律,根据规律来调整我们的养殖结构,来实现我们盈利的目的。
  下面从几个方面的数据来分析一下2011年的行情。
  一、供给需求
  1、生猪存栏:2010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5380万头,较去年同期下降3.24%,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10年生猪存栏在近十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,10年生猪存栏明显低于05年的50335万头以及06年的48441万头,下降比例分别达10.9%和8.9%,生猪存栏的下降一方面降低了后期市场的供应,另一方面反映出养殖户对于连续的亏损所产生的恐惧,预计11年整体生猪存栏不会处于较高水平。
2、人口数量: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08年我国人口为13.5亿,近年内我国人口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,即便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,但也挡不住我国人口普遍上涨的局面,10、11年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在增加,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增加了对各种产品的需求,而我国又是猪肉产品的需求大国,因此对猪肉及其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加。除此之外近几年我国对猪肉的人均消费量一直上涨,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对猪肉的需求量也会逐步增加。
  二、成本因素
  1、仔猪价格:在成本因素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即饲料成本和仔猪成本,其中仔猪成本是受仔猪价格决定的,但同时间内,生猪的价格高,仔猪的价格也不会低,因此仔猪的价格一般都是由生猪价格所决定的。2、玉米价格:众所周知,玉米是能量饲料,即便现在出现了小麦代替玉米的情况,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,因此玉米价格对饲料成本的影响还是值得关注的。近年以来,玉米价格一直呈现上涨局势,  玉米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,在通胀因素以及进出口情况来看,后期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。
  3、豆粕价格:豆粕同样是饲料中必不可少的原料,因此豆粕的价格同样影响这养殖的成本。近期豆粕价格同样呈现上涨局面。  

    三、政策
  为了稳定生猪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,10年政府连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扶持、补贴养殖户,为11年生猪产业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如:
1、 稳定畜禽产品,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养殖。
2、 稳定生猪生产能力,加强生猪疫病防控,提高母猪繁殖性能,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,加强生猪信息检测预警调控。
3、 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。
    四、经济环境
  现我国整体处于通胀环境下,我国的CPI增长速度为3%时为正常,现已连续6月高于这一水平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五、疫病
  2010年1-12月份,我国大陆地区已向世界动物健康组织上报O型口蹄疫疫情13次,发病区域分别为广东、深圳、甘肃、江西、贵州、宁夏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等地,其中上报感染猪群共计19503头,已全部扑杀。本轮疫情发病区域广、持续时间长,我国南部地区向北逐步扩散。
  10年其他疫情发病情况较同期相比均有好转,其中猪肺疫发病数量下降69.14%,猪瘟下降81.0%,高致病性蓝耳病下降99.3%,猪丹毒下降49.0%,典型蓝耳病上涨18.5%.
  从10年发病情况来看,整体好于09年,在养殖户的的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下,预计后期疫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较小,利于养殖业的发展。
  综上所述,无论是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,对11年的生猪产业发展都是有利的,而在养殖成本上涨的情况下,生猪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,在疫病减少的前提下,政府对于生猪养殖又给予一定的支持,相信2011年对于生猪养殖者来说是有希望的一年。

 
返回  
 粉针系列
 水针系列
 饲料添加剂系列
 粉散剂系列
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
中国兽药信息网
猪e网
猪业科学
本公司微博
规模e猪
华北制药集团
中华兽药
中国养殖网
中国兽药信息网
 


   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华清街19号
   邮箱:
hydb@ncpc.com       冀ICP备08102052号
   销售电话:0311-85373888   85378350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技术电话:0311-85378388    85378389